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藝術新浪潮

作品名稱:繪影繪聲

作者:陳珠櫻

作者介紹:陳珠櫻目前為法國巴黎第八大學《藝術與科技影像》系所的副教授。一九六二年出生於台灣台中縣,竹師美術科畢業後,曾任小學美術教師。一九八七年赴法國求學,一九九一年畢業於巴黎高等美術學院;隨之她轉向新媒體科技的領域,並於二00一年取得「藝術的美學,科學與科技」博士學位。
早期與李仲生習畫,九0年代以前,陳珠櫻的創作常訴諸於潛意識裡的自發性,以原始的素材如水墨、碳精筆作些帶有超現實感的繪畫,用著自由流動的彩墨線條,表達心靈中詭密的影像,可見藝術家對蠕動、帶有生命的機體性質、捉摸不定的心象圖式自來有所偏愛。
陳珠櫻在一九九四年以後,開始研修有關「藝術的美學、科學和技術」,並著眼於「數位影像和虛擬真實」,她的創作歷程遂從平面繪畫走向今天最先進的電腦科技藝術。透過她所設計的電腦程式,過去在畫紙上速寫的神秘符號,隨即過渡到具有「人工生命」的三次元立體圖像,它們不再是靜止於紙上,而是在螢光幕上不斷浮動、衍生的生命活體 。藝術家是創作者,創造了虛擬世界中的奇異生命。

陳珠櫻的獨創性思維橫跨藝術、生物科學與人工生命三個領域,並成功地展現高科技下的奇幻世界,其所創造的生命體,具有獨立性又令人不可捉摸。儘管她的創作靈感源自於科學的理論,創作媒材是不具人性的電腦;然而,在她的作品中卻絲毫不見科技的冰冷。她的數位創作,保留極高度的藝術純粹性,開發了嶄新的美感經驗,並帶來更深邃的心靈與心智的觸擊 !

















媒材:多媒體互動、感應器
展示空間設計:較暗的開放空間
互動機制:人工生命,細胞自動機,基因遺傳演算法

吸引我的特質:利用塑膠板結合感應器來達成互動的藝術作品,倘再上面的人會有一種身在未來的感覺。




作品名稱:流連往返

作者:陳冠君

作者介紹:對於個人的創作方向,我一直是在探索電子的空間(Cyberspace)與數位媒體對人的效應,無論是在東、西方社會,人文與數位科技之間仍舊存在許多的矛盾與疑惑,藝術家存在這個衝突混淆的現象裡,是唯一可以省知其中困感的智者,藉著藝術的形式重新調合出新的感知與詩意,化解科技的冷感與溝通的疏離,藉以找尋人際之間互動的契機,在未來數位媒體會逐漸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視覺藝術將因此跨越自己的定義與規則,我相信末來的數位媒體將呈現「互涉」 (cross-media)的趨勢,創作的模式將會更強調藝術家與社會的交互關係。
















媒材:錄像裝置
展示空間設計:開放式空間
互動機制:利用錄影即時撥出

吸引我的特質:作者抓住人們的心理,究竟是有沒有在拍攝,我有沒有出現在螢幕中,透過攝影機與螢幕來呈現互動的效果



作品名稱:baby play

作者:鄭淑麗

作者介紹:首次展演或作品發表
‧ 1990,〈彩色圖謀〉裝置作品,紐約惠特尼美術館,美國
‧ 個展
‧ 2002,〈大蒜元〉,CREATIVE TIME 藝術中心,美國紐約
‧ 2002,〈邊開邊吃〉,Wireless Browserday,荷蘭阿姆斯特丹
‧ 2001,〈數位科幻春宮〉,Julia Friedman 畫廊,美國芝加哥
‧ 2001,〈寶貝遊戲〉,NTT通訊藝術中心,日本東京
‧ 2000,〈嗑高潮〉,The Project 畫廊,美國紐約
‧ 1998-1999,〈布蘭登〉,古根漢美術館,美國紐約
‧ 1995,〈保齡球場〉,沃客藝術中心,美國明尼蘇達州
‧ 1992,〈那些紛飛的情慾〉,Exit Art 畫廊,美國紐約
‧ 1990,〈彩色圖謀〉,惠特尼美術館,美國紐約
‧ 聯展
‧ 2003,〈大蒜元〈2030〉〉,《心感地帶 - 第五十屆威尼斯雙年展》,義大利威尼斯
‧ 2004,〈MILK〉,《56K bastard TV》,瑞士
‧ 2003,《硬蕊》,東京宮美術館,法國巴黎
‧ 2003,《荷蘭電子藝術節》,荷蘭鹿特丹
‧ 2003,〈BURN〉,FACT 藝廊,英國利物浦
‧ 2002,《不插電電子藝術節》,林茲電子藝術中心,奧地利
‧ 2001,《創世季》,慕尼黑,德國
‧ 2000,〈高潮記〉,《日舞影展》,美國
‧ 2000,〈嗑高潮〉,《2000台北雙年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灣台北
‧ 2000,〈東京高潮記〉,Ota美術館,日本東京
‧ 2000,〈大玩偶〉,Edith-Russ媒體藝術之家,德國
‧ 1997,《約翰尼斯堡雙年展》,南非約翰尼斯堡
‧ 1997,《NTT通訊藝術中心雙年展》,NTT通訊藝術中心,日本東京
‧ 1996,異位場域,日本東京
‧ 1995,《惠特尼雙年展》,惠特尼美術館,美國紐約
‧ 1993,《惠特尼雙年展》,惠特尼美術館,美國紐約






媒材:感應器
展示空間設計:大型空間
互動機制:利用充氣娃娃配合感應器

吸引我的特質:運用了大型的充氣娃娃在踢到球的同時感應器接收到感應產生不同的變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